迪爾茲邏輯層次模型(Dilts' Logical Levels)
迪爾茲邏輯層次模型(Dilts' Logical Levels)是一種源自 NLP(神經語言程式學)的工具,用來理解人類的思考模式與變革動力。這個模型將人類的內在與外在運作劃分為六個層次,常被用於心理諮詢與輔導、銷售與談判、領導與管理、教育與教學、個人成長與自我催眠、舞台演說與溝通訓練等領域。
迪爾茲邏輯層次模型簡介
迪爾茲邏輯層次模型(Dilts' Logical Levels)將人類的內在與外在運作劃分為六個層次。
下三層:與具體行為、外在環境有關
這三層比較偏「表面」,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察覺的層次。
- 環境層(Where? What external conditions?)
- 關注點:你在哪裡、與誰在一起、在什麼時間與情境中發生的事情
- 思維特徵:容易將問題歸咎於外在,如「因為景氣差」、「因為老闆很兇」
- 問題在於:把自己當作環境的被動者,缺乏主動轉化的力量
- 行為層(What am I doing?)
- 關注點:你正在做什麼行動、有什麼反應
- 思維特徵:覺得只要「做更多就好」,例如加班、努力補救
- 問題在於:忽略了「方法」、「策略」與「背後動機」,常陷入無止境努力
- 能力層(How do I do it?)
- 關注點:技能、方法、學習能力、操作策略
- 思維特徵:知道自己不足並積極學習
- 問題在於:即使學會新技能,如果價值觀和動機錯誤,仍會選錯方向
上三層:與身份認同與意義有關
這三層更為「深層」,關聯到一個人內在的信念、價值與人生方向。
- 價值觀層(Why do I do it?)
- 關注點:你為什麼做這件事?什麼事對你來說最重要?
- 思維特徵:從動機與意義出發思考行為,具有內在驅動力
- 關鍵問題:你的選擇是否符合你的價值排序?行為與信念是否一致?
- 身份層(Who am I?)
- 關注點:你怎麼定義自己?你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?
- 思維特徵:依據身份進行行為選擇,行為表現會呼應「我是誰」
- 舉例:如果你認同「我是個專業的教練」,你自然不會暴飲暴食
- 使命層(What is my purpose?)
- 關注點:你存在的終極目的是什麼?你希望對世界產生何種影響?
- 思維特徵:超越個人,將行動與人類、社會、宇宙整體連結起來
- 代表人物:賈伯斯、馬斯克等,人生追求遠大願景而非短期利益
迪爾茲邏輯層次模型與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的比較
馬斯洛偏向探討:人是被驅動的(由缺乏到滿足),人為什麼會行動(因為缺乏需求)。
迪爾茨偏向探討:人是有層次運作邏輯的(由外在到內在),人如何產生改變(從環境到身份甚至願景)。
應用與總結
如果想要成長,不應只停留在環境或行為層,而應逐步往上探索:
- 我該學什麼技能? → 能力層
- 為什麼我要做這件事? → 價值觀層
-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? → 身份層
- 我希望為世界留下什麼? → 使命層
問題往往不是「你做得不夠多」,而是「你想錯方向」或「站錯高度」,解決問題的關鍵,是提高你思考問題的層次 —— 改變思維模型,才能帶來行為變革。
相關連結
- 馬斯洛需求層次論(Maslow'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)
- 迪爾茲邏輯層次模型(Dilts' Logical Levels)
- ChatGPT:AI領域中的人類管家已經成形 / 佛洛伊德(冰山模型;Iceberg Model)